開放時間與門票費用
- 開放時間:每週二至週五(08:00~17:00),每週一及周末例假日休館。
- 收費標準:
- 參觀(清潔)費 30 元 / 人
- 導覽費 30 元 / 人
- 碾米 DIY 體驗 150 元 / 包(提供一公斤新香米稻穀作為碾米體驗,碾製完成後可帶回約 700 公克白米)。
- 為因應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,經出示身心障礙證明文件正本核實無誤者,其本人及必要陪同者一人給予半價優惠。
- 新屋區內學校、社團、機關團體免收清潔費。
- 參觀本館建議於行前向承辦人預約,以利安排相關事宜。
參觀故事館注意事項
- 維護館內安全與整潔,禁止飲食、吸菸、嚼檳榔、隨地吐痰及亂丟垃圾。宅內勿奔跑、嬉鬧及大聲喧嘩。請勿觸摸、攀爬、跨坐、搖晃館內各項館內文物等。
- 未經同意禁止使用閃光燈攝影及動態攝影。
本館地址與交通資訊
- 本館地址:桃園市新屋區中華路 242 號(新屋區農會內)
- 搭車:搭火車者可於中壢站下車,轉搭桃園客運新屋線至新屋站下車,步行即可到達。
- 開車:
- 由高速公路平鎮系統交流道轉台 66 快速道路,往觀音由 11 公里處下交流道沿 114 縣道直行,至新屋沿指標即可抵達本館。
- 由西濱公路前往者南下或北上均轉 114 縣道往新屋市區,沿指標行使即可抵達本館。
展館源起簡介
新屋區在台灣北部地區可說是重要的水稻產地,故有米都之稱。 在日據時代(民國28年)為儲存糧食,於是興建稻穀倉庫及稻穀加工廠,主要建築有七棟,這些穀倉當時皆以磚牆建造,牆壁以黃土泥漿混合谷穀粉刷或以水泥砂漿粉刷,並標上規呎方便檢測稻穀存量,尤其是木架構造的樑柱以榫接懸吊構築,更具價值及可看性,它代表了老祖先的智慧結晶,屋頂是以日本瓦建造並有各種不同的吉祥物造型,如麒麟、獅子等,這些都是當時日據時代所留下的歷史遺跡,至今仍保持良好如初實屬珍貴。
有鑑於此,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先生於民國93年召集農委會、農糧署、桃園縣政府等相關單位,研議修復保存再利用,希望能夠延續歷史文化的傳承,終於民國95年11月完成歷史建築群外觀修復工程,又於民國96年度客委會、桃園縣政府以舊穀倉展示空間利用計畫工程,在內部修建稻米博物館,來賦予米食文化,兼具教育傳承亦為穀倉文化注入豐富的生命力,藉此修復保育再利用希望能留給後代子孫更完整的歷史文化記憶。
館內設施
本館超市建築為特有之小閣樓設計建築,更為珍貴,牆面陳列歷史建築及木構架修復前相片供參觀。
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以及本會出品各項農產精品。
新屋區平原廣闊,是稻米的重要產地,水源是非常珍貴,埤塘(人工蓄水池)亦是新屋區的最大特色,在日據時代已開挖完成,之後,桃園大圳灌溉系統導入,荒蕪漸成良田,始成今日綠野平疇的『水鄉米都』,目前利用現代科技表現,更易了解過去的記憶。
碾米機房為三層樓的木建築結構,是本省北部地區少見的大型木造碾米機械。早期所有機械的傳動是靠單具馬達帶動,以皮帶軸承控制機械工作或速度,目前因皮帶及軸承年久失修損壞,修護不易改以小馬達帶動機械傳動,該大小皮帶軸承仍保留現場供參觀。
米食對於終日辛勞的客家人而言有著一份濃厚的記憶與情感,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,用不同的米做出不同的粄,這是老祖先所遺留下來的智慧。在各重要祭典及節氣,發展出各種不同粿粄,如年糕、發粄(粿)、紅粄、艾草粄、粢粑、湯圓、糯米飯、米細目等。 館內陳列早期製作糕粄器具及現場模擬實況恍若回到從前。
田媽媽米點烘焙坊為新屋區農會輔導家政班員,以米穀粉、五穀養生概念生產製作各式米食點心。並可接受各機關團體訂購各式米食點心。